2020-05-28
来源: 澎湃新闻
4123
2020年全国两会大幕将启。根据人民网·中国统一战线新闻网联合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推出的“2020年全国两会各民主党派提案选登”报道,致公党中央今年拟提交“关于加快城市公共场所AED配置,保障群众生命安全的提案”。
致公党中央指出,数据显示,我国一个中等城市每年心源性心搏骤停病例约500例,其中复苏成功的仅7.8%,每年有近55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平均每天有上千人猝死。心搏骤停患者心脏停跳超过4-6分钟,脑细胞会发生不可逆死亡,开始心脏按压和体外除颤的时间越早,存活率越高,愈后越好。黄金抢救时间只有4分钟,1分钟内除颤,生存率可达90%。按照我国目前的急救工作规范,救护车平均急救反应时间是城市15分钟、农村25分钟,因此,如完全依赖“120”,就会错过心搏骤停患者的黄金急救时间,第一目击者急救不可或缺。
致公党中央提案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进一步健全医疗急救体系,提高救治效率。其中,AED(自动体外除颤仪)的配置和推广使用,就是一个国家公共卫生进步的重要标志。心肺复苏与AED的早期有效配合使用,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猝死病人的最有效抢救手段。AED操作简便,非医学专业人员可根据提示直接操作,在公共场所推广普及AED设施,加强民众急救知识普及,对于提高院前急救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有重要意义。
为此,致公党中央提案提出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政府主导,多种渠道加大资金投入
一是将AED购置、后续维护、更新费用以及培训、宣传费用作为民生实事列入县级以上政府财政预算。二是制定鼓励政策,支持慈善机构、基金会、企业等社会资本参与完善公共急救设施。鼓励社会捐助,如“红十字会基金”、“体彩基金”、“福彩基金”,鼓励学校、体育竞技场所、大型企业、商场、景点、住宅区等自行购买AED。鼓励综合经济实力较强,医疗需求大的省市先推进,在公共场所设置AED。
二、分层试点,公共场所优先配置AED
结合各地院前医疗急救布局规划,逐步分批分阶段推广AED配置使用。要借鉴国内外经验,加大在学校、体育竞技场所、企事业单位、机场、火车站、景区和商业机构、大型住宅区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配置力度,争取实现人员密集场所每5万平方米至少配置1台,并统一设计制作AED标识外箱,指定专人管理,绘制AED地图信息,以便突发情况下查询使用。
三、落实责任,建立权责合理监管体系
AED的管理原则上由AED设置所在的单位或所有者履行维护和管理职责。由于大部分设置单位或所有者缺乏AED管理的专业能力,建议尝试通过招标采购监管维护服务,由中标方承担AED的安装、维护的主要职责,建立以专业管理机构与设置单位组成AED的管理、监督和质量控制体系。
四、加强培训,开展推广使用培训
通过传统和新媒体多层面、多途径向大众普及公共急救基本知识,提高大众对AED的认知程度。红十字会在原急救知识培训的基础上将AED的使用培训纳入急救培训规划并组织实施。由红十字会组织相关培训机构承担AED配置所在场所相关人员的急救培训与发证。在经培训的人员中招募志愿者,建立公共急救的骨干队伍。
五、启动立法,提供法规政策保障
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做法,开展公众实施除颤(PAD)计划,对抢救实施者予以免责保护。通过立法,启动制订“院前医疗急救管理条例”相关的国家性法规办法,推广配备使用AED的实施细则,就公共场所配置AED的政府责任、场所选址规范、培训宣传内容及急救法律责任等作进一步明确,为推广配备使用AED提供保障,推动我国公众急救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