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3
来源: 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
1266
近期,福建省卫健委发布了关于福建省限制类医疗技术备案情况一览表(以下简称《通知》)。
据《通知》了解,截至2021年10月30日,福建省有59家大型医院通过了限制类医疗机构备案,包括福建省立医院(三甲)、福建省肿瘤医院(三甲)、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三甲)等等。
这也就意味着,这些医院后续可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技术、肿瘤深部热疗和全身热疗技术、肿瘤消融治疗技术、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口腔颌面部肿瘤颅颌联合根治技术等在内的16项限制类医疗技术。
就目前而言,国家级限制临床应用医疗技术共有15种,而各个省市在此基础上也有略微差异。但要知道的是,医院必须通过备案才可以开展相关限制类医疗技术,如无法通过,将直接直接影响相关医疗设备、耗材的采购、使用量。
反之,一旦医院通过限制类医疗技术备案,同样影响相关企业医疗产品进院、销量。所以,时刻关注哪些医院通过了备案,至关重要。
具体备案名单如下:
除福建省外,今年以来广西也有28家医疗机构通过了限制类医疗技术备案(名单见文末)。
早在2018年,国家卫健委发布《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建立了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将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的医疗技术,或存在重大伦理问题的医疗技术列入“禁止类技术”清单,禁止应用于临床。
同时,将技术难度大、风险高,对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人员水平有较高专业要求而需要设置限定条件的医疗技术,或需要消耗稀缺资源的、存在不合理临床应用需要重点管理的医疗技术纳入“限制类技术”清单,实施备案管理。
医疗机构想开展限制类技术临床应用的,必须按照相关要求备案后方可开展。就目前而言,国家级限制临床应用医疗技术目录中,总共包含了15类医疗技术,其中包括造血干细胞移植、肿瘤治疗技术等。
在一些地方,例如上海市发布的限制临床应用医疗技术目录,被限制的医疗技术更是高达30类......
无疑,对于医疗器械行业而言,在被各地纳入限制医疗技术的目录的背后,更是意味着相关器械、耗材手术量的下降。
就以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为例,与此项医疗技术相关的医疗器械就包括支架、导管、导丝、栓塞、穿刺针等多类高值耗材。此外,人工置换技术以及各种内镜诊疗技术被限制后,相关的人工髋关节、人工膝关节以及内窥镜、穿刺器等多类医疗器械的院内使用量无疑也将直接下降。
不仅如此,除了对于医疗技术限制外,国家还正在加强对于开展手术的医疗机构的资质限制。以心室辅助技术为例,国家对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最低要求就包括:
1、医疗机构需要有心脏大血管外科专用手术室、心血管造影室和心血管重症监护室。
2、医疗机构开展心脏大血管外科临床诊疗工作10年以上,床位不少于50张,医疗机构每年完成的心脏外科手术病例不少于1000例。
3、开展心室辅助技术的医师有10年以上心脏大血管专业领域临床诊疗工作经验,取得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5年以上。
显然,在国家越来越严格的监管下,不仅是出于对医疗技术的监督,更多的也是对医疗行业进行规范。而对于医疗器械从业者而言,只要相关医疗技术被限制,都意味着未来相应的耗材市场将出现一定程度的影响。
❖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