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委发文,眼科医疗器械市场生变

2022-01-14

来源: 赛柏蓝器械

1013

“除了丧失生命,没有比丧失视力更可怕的了。”眼科专家王宁利教授曾在《开讲啦》节目中这样说。然而眼疾发病率和眼疾患者接受治疗情况却不容乐观。伴随《“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的发布,眼科医疗市场再次站上风口。


规划下发,眼科产业链全线增值 


1月1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

 

upfile


《规划》指出,要聚焦重点人群、重点眼病。关注儿童青少年、老年人两个重点人群,聚焦近视等屈光不正、白内障、眼底病、青光眼、角膜盲等重点眼病,推广眼病防治适宜技术与诊疗模式,提高重点人群眼健康水平。
 
到2025年,力争实现以下目标:
 
1.0-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到90%以上,儿童青少年眼健康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2.有效屈光不正矫正覆盖率不断提高,高度近视导致的视觉损伤人数逐步减少。

3.全国CSR达到3500以上,有效白内障手术覆盖率不断提高。
 
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按照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规划要求,统筹建设眼科专业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强化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眼科设置与建设,补齐眼科及其支撑学科短板。每个地级市至少1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独立设置眼科。鼓励有条件的县级综合医院独立设置眼科并提供门诊服务。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医院逐步提供眼科医疗服务。
 
从国家、省、市(县)级层面支持眼科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完善相关眼科亚专科体系,进一步提升眼科临床专科服务能力。鼓励实力强的眼科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眼科牵头建设专科联盟,整合专科医疗资源,带动提升眼科整体服务能力。
 
重点眼病防治方面,提升近视防控和矫治水平。指导医疗机构规范开展近视矫治服务,制定完善角膜塑形镜等临床应用规范,加强近视相关手术操作监管,持续提升eREC。
 
推动白内障复明手术技术下沉,“十四五”末,达到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推荐标准的县医院中,90%以上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全国CSR达到3500以上。指导医疗机构规范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推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或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临床应用,强化手术质量管理,建立健全术后随访制度,提高eCSC。
 
提高眼底病、青光眼等眼病的早诊早治能力。推动青光眼,以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近视性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视网膜血管阻塞、高血压眼底病变等眼底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持续推进眼科相关医联体建设,推动眼底照相筛查技术逐步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提高角膜盲救治能力。依托现有医疗资源,合理规划、规范建设眼库。规范供体角膜获取、处理、保存和使用,保证供体角膜可溯源。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角膜捐献模式,加大宣传力度,鼓励社会参与,倡导角膜捐献,扩大角膜供体来源。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和相关技术培训,提高角膜移植水平,实现角膜移植技术全国所有省份100%全覆盖。
 
加强新生儿眼病,特别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与治疗,规范早产儿救治,降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和致盲率。进一步提升斜弱视、眼表疾病、眼眶病、眼外伤等眼病治疗水平。加强遗传性眼病诊疗服务。
 

 重点病种,手术量亟待加强 


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发布首份《世界视力报告》,数据显示,全球视力损伤或失明人数高达22亿人以上,其中至少10亿人的视力损伤问题本可预防或尚待解决。
 
《“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指出,目前,我国仍是世界上盲和视觉损伤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主要致盲性眼病为以白内障、近视性视网膜病变、青光眼、角膜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为主的眼病。
 
现阶段,我国儿童和老人眼健康问题亟需解决。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统计,我国60至89岁人群白内障发病率约为80%,而90岁以上人群白内障发病率高达90%以上。据卫健委数据,我国青少年(从幼儿园到高中)总体近视率为53.6%,青少年近视率与近视人口高居世界第一。
 
与此同时,我国眼科疾病患者接收治疗情况还有待改善。根据米内网数据,我国白内障手术例数已从2012 年的111.6万例增长至2020年的332.3万例,2020 年每百万人口白内障手术例数(CSR)为2357。
 
虽然手术增速较快,但CSR水平与许多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数据,2018年美国、韩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CSR均已超过11000,印度CSR达到5600,相比而言,国内白内障手术渗透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械企开启争夺战,瓜分高利润市场


眼科市场整体可分为上游的眼科医疗器械、药品,以及下游的医疗服务行业。

我国眼科医疗器械行业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跨国企业处于领先地位。据天风证券资料,2019年中国眼科医疗器械市场前三大企业分别为诺华、伦博士和强生,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7.2%、6.8%、5.9%。
 
从细分赛道来看,眼科高值耗材包括人工晶体、角膜塑形镜、人工角膜、人工玻璃体等。
 
人工晶状体主要用于治疗白内障,是全世界用量最大的人工器官和植入类医疗器械产品之一。爱博医疗在2021半年报中指出,全球眼外科市场排名前四的企业分别为爱尔康、强生、蔡司和博士伦。
 
此前,国内人工晶状体行业进口品牌占据绝大多数市场份额,国产化率较低,主要国产企业包括昊海生科和爱博医疗。按照企业数据,2020年,昊海生科和爱博医疗在国内人工晶体市场销售量占比分别达30%和10%以上。
 
值得关注的是,人工晶体被纳入集采覆盖范围,已在全国31个省份开展集采,实现全覆盖。此前,昊海生科曾在业绩报告中表示,部分尚未开展带量采购区域的经销商倾向于压低其库存水平,故产品采购意愿有所下降,中选企业短期销售业绩承压。但长远来看,带量采购真正落地执行后,为具备生产成本控制能力、产品线布局能力的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去年8月,爱博医疗在一份投资者调研报告中表示,集采对公司中标产品出厂价格影响不大,产品结构中,高端占比仍在提升,因此晶体平均价格未有下降趋势。销量方面,以前由于部分省份未开省标,公司相关人工晶体产品无法进入该区域的公立医院。集采开始执行后,中标人工晶体产品销量实现快速增长。
 
从业绩情况来看,昊海生物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2.75亿元,同比增长42.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1亿元,同比增长175.64%。公司除经营人工晶体等眼科产品外,还经营医疗美容与创面护理产品、骨科关节腔粘弹补充剂产品和防粘连及止血产品。
 
爱博医疗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25亿元,同比增长78.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40亿,同比增长104.36%。公司主营人工晶状体和角膜塑形镜和其他相关产品,业绩增长主要系上述产品销量快速增长所致。
 
除人工晶体外,角膜塑形镜是另一种占比相对较高的眼科高值耗材。角膜塑形镜俗称OK镜。国家卫健委2018年发布的《近视防治指南》,将角膜塑形镜列为近视防控的有效方法之一。
 
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2021)》,国内获角膜塑形镜产品注册证的企业共9家,国内企业包括欧普康视、爱博医疗和台湾亨泰,其余6家为跨国企业。此外,昊海生科已于2021年4月投资取得亨泰视觉55%的股权,并获得亨泰一款OK镜中国大陆地区独家经销权,已于2021年第三季度起在国内销售。
 
上述企业中,欧普康视是我国大陆地区首家获得国家药监总局颁发的角膜塑形镜产品注册证的生产企业,目前主营角膜塑形镜及其护理产品。公司业绩报告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0亿,同比增长64.2%;实现归母净利润4.4亿,同比增长59.6%。
 
人工角膜是用人造材料制成的植入式医疗器械,基于供体角膜严重不足的医疗现状,人工角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需求压力。目前,国内人工角膜还处于发展初期。截止目前,共有两款产品获批上市。
 
据众成医械数据,目前我国约有400万角膜病患者,并以每年10万人的速度递增,根据流行病学统计,全国等待通过角膜移植复明的患者约200万,但由于角膜供体不足,每年完成术只有8000例左右。
 
去年12月,米赫医疗的创新产品“人工角膜”获批。据国家药监局资料,该产品是采用人造材料制成,无需供体角膜,有助于缓解我国角膜供体稀少的现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加强该产品上市后监管,保护患者用械安全。



❖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