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9
来源: 百度百家
2987
指纹识别即指通过比较不同指纹的细节特征点来进行鉴别。指纹识别技术涉及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数学形态学、小波分析等众多学科。由于每个人的指纹不同,就是同一人的十指之间,指纹也有明显区别,因此指纹可用于身份鉴定。由于每次捺印的方位不完全一样,着力点不同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变形,又存在大量模糊指纹,如何正确提取特征和实现正确匹配,是指纹识别技术的关键。
2013年,iPhone5s搭载指纹识别技术Touch ID横空出世。彼时的Touch ID曾经惊艳一时,Touch ID黑科技般的存在让安卓厂商奋起直追,经过两年的不断进步,直至今日,谷歌nexus设备上才搭载指纹识别技术。至此,指纹识别在安卓手机上才真正得到普及。
iOS和安卓设备纷纷发力指纹识别,但微软似乎一直不紧不慢,无论是上代旗舰Lumia930还是Lumia950,指纹识别都不见踪迹。然而,微软于本月初发布的Win10旗舰手机Lumia950、Lumia950 XL选择了虹膜识别技术,解锁手机只需“瞄一眼”即可。
微软和iOS、安卓阵营在验证技术上分道扬镳,一个选择眼部识别,一个则是选择指纹识别。Lumia特立独行,眼部识别技术也堪称技术革命。不过在用户使用习惯和感受上,眼部识别技术距离普及还有诸多难关。
这才是民主化:眼部识别高中低档通吃
指纹识别这种验证技术由于方便、快捷一直是安卓中高端机的独享大餐。今年以来,魅族和大神分别在自己的千元机魅蓝Metal和大神Note3上大力宣扬“指纹识别民主化”这一概念。把指纹识别做到千元级别,在安卓阵营中,魅蓝Metal和大神Note3堪称杀器。但指纹识别技术毕竟门槛较高,在百元机上普及仍然有待时日。
在指纹识别尚未在千元机上得到运用,微软开始在旗下所有机型身上全面推广自己的眼部识别技术——虹膜识别。
帮助与支持官微发表微博对虹膜识别相关技术进行科普时表示:理论上说,现有手机摄像头就可以完成识别功能,也就是说现有Windows Phone手机升级Win10 Mobile后无需添加或者改造硬件就可以使用虹膜识别,你需要等待的就是硬件厂商通过固件更新等方式在技术层面开启这项功能。如果摄像头要用于此类识别,需要使用一个发光二极管和光接收传感器。这些用于扫描虹膜的光通常为不可见光(近红外线),以便摄像头能够执行扫描过程。扫描可在低亮度(甚至是暗室)条件下进行,被扫描者可佩带清晰的隐形眼镜、传统眼镜以及不具有反光镜面的太阳镜。
也就是说,现有Windows Phone手机的普通摄像镜头也能够胜任眼部虹膜扫描,只要硬件厂商通过固件更新等方式在技术层面开启即可,那么用户在升级Win10 Mobile后就可以享用Window Hello虹膜扫描登录了。
未来,无论是在两年前流行,如今淘宝上的百元货Lumia520还是如今高高在上的旗舰Lumia950身上,用户都可以享受到虹膜识别带来的快捷方便的验证技术。
在高中低全系机型身上推广膜识别,相比魅蓝Metal和大神Note3,这可能才是真正的“民主化”。
方便快捷:眼部识别也分两大品类
微软的Lumia系列采用了虹膜识别技术,但眼部可用于身份识别的常见技术至少有两种,分别为视网膜识别和虹膜识别。
早在今年5月,那款登上人民日报天窗上的手机,vivo X5Pro身上,视网膜识别技术就得到了运用。vivo X5Pro称之为“眼球识别技术”。这项加密技术识别的是人眼眼白中的静脉血管图案。视网膜识别技术可用于加密绝大多数手机APP,通过识别眼球静脉图案,来辨别不同生物活体,从而实现高度的不可复制性。
虹膜识别与之不同的是,前者需要专业设备扫描眼睛后部的血管图案进行识别,特点是精度高,可靠性强,但设备要求也非常高。相比之下,虹膜识别就简单得多,只需要扫描眼睛前部的虹膜就可完成,普通相机/摄像头就可胜任。从硬件层面来说,虹膜识别易于,因为它所需要的普通摄像头已经非常普遍,而指纹识别还需要专用设备支持。和人脸识别相比,普通摄像头体积较小,一般来说相当于F200的一半。
微软法国官方发布了一则Lumia950 XL实机演示视频,展示Lumia950 XL的Windows10 Mobile界面、相机和可拆卸后壳,另外还有Windows Hello虹膜扫描解锁功能,值得注意的是,用户戴上墨镜也支持虹膜解锁,速度在2秒左右。不过在使用虹膜识别的时候,用户需要离摄像头近一些,以便摄像头能够捕捉到虹膜信息。
无论是视网膜识别和虹膜识别技术,其大的优势都在于,相比指纹识别技术更为可靠。指纹信息可以复制。有黑客甚至通过指纹照片随之获取了指纹信息,制从而造出指纹贴,实现复制信息。
普及难题:用户习惯以及操作逻辑
Zealer创始人王自如在节目中曾经不止一次说过,真正的技术创新是让人感受不到技术的存在。
Touch ID之所以能够得到用户喜爱而最终实现指纹识别技术普及,正是因为手指轻轻一摁,这最符合用户使用习惯,也让用户在心理上真正有了一个实体按键的寄托。
眼球识别技术纵然技术领域甚至连指纹识别都无法匹敌,但在用户心理和用户习惯的拿捏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偏差。未来在人机交互上也存在众多逻辑上的难题亟待解决。
眼球识别技术若只需要眼看摄像头便随之自然解锁当然好,但以如今各类国外评测视频来看,Lumia950上的虹膜识别依旧存在识别几率较低,多次识别才能成功的劣势。用户解锁往往追求的是快准稳,识别一次失败之后,宁愿用传统的解锁方式,不会有耐心去尝试第二次。当时三星S5上强推划擦式指纹识别最终惨败的原因即是如此。
除此之外,Lumia950上的虹膜识别速度依旧有待改进,2秒钟的等待时间相对iPhone6s已经过长,与一众宣称0.3秒成功解锁的一加2、魅蓝Metal等国产手机相比也不甚方便。
Lumia950上的虹膜识别从人机交互上看,总体还算做的方便优雅。但反观国内部分厂商使用的眼部识别技术,人眼必须对准两个圆圆的识别框后等待一段验证时间,这个人机交互显得更像是浮夸而又炫技,而且这种使用方式在公共场合显得有些“太傻”。一旦这种浮夸而又炫技的技术经历一两次旁人的嘲笑之后,未来用户只会将其雪藏。
笔者又想起了一位朋友曾经在自拍时对着自己的手机喊“茄子”,手机实现自动拍照,但旁人都哄堂大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