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14
来源: 互联网
1928
美国中文版《环球科学》出炉一份火热的榜单--2014年度创新榜--全面评估在华跨国公司和中国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其中占据跨国企业创新十强的机构均赫赫有名,包括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微软(中国)有限公司等。
管理界的一个共识是,一家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高低决定其市场竞争成败。
这条定律同样适用于医疗器械生产商。事实上,时下国内外医疗器械的创新已呈千帆竞渡之势。创新行为日益被赋予更深邃的内涵;创新产品承载越来越崇高的使命。
竞争白热化的医疗器械领域,正把“创新”推到高耸的位置。
理念:给创新注入温度
很多人注意到,一些领跑的医疗器械生产商,创新不再局限于纯粹的技术革新。
起源于美国的强生公司,多年来秉承“因爱而生”的理念,给医疗器械创新升级行动注入“爱”的元素。另外一家典型的企业是将中国视为“本土”的飞利浦,更把创新目标与人的需求嫁接,使原本远离使用者的科研,融入可以感知到的温度。
飞利浦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孔祥辉在一次受访时称,他们倡导“有意义的创新”。正因为如此,飞利浦的惯例是先洞察客户和消费者的需求,以此反向驱动创新。换言之,飞利浦紧盯技术创新,但前提是科技与创新能够给客户和消费者创造价值。显然,基于该理念开展的创新,内在具有显而易见的实用价值。
致力创新的企业无疑站在时代的潮头。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言:“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源泉。”国内民众普遍相信,伴随我国逐渐走向“人人创新”“万众创新”的新局面,无论是国内还是在华的外资医疗器械生产商,都将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创新活力。
投入:重金砸向创新
医疗器械创新的背后,是企业大把“烧钱”。
然而,投入巨额的研发费用,还只是医疗器械生产商谋求创新手段之一。
2014年的沈阳,迎来飞利浦的基础型CT(计算机断层扫描机)产品创新中心,其主要职能是研发基础性CT,以及研发和生产CT的核心部件。此事五年前的2009年,飞利浦集合研发、制造、组装、培训等功能的中国医疗影像基地落户苏州高新区。其运营方向很明确:开发和生产为中国医院量身定制的影像系统。
也就是说,在中国组建研发中心渐成大型外资医疗器械生产商的趋势。
据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10月,强生集团全球第四家创新中心落户上海,过去组建的3家研发中心分别位于英国伦敦、美国波士顿和门罗帕克。跟强生集团一样来自美国的医疗器械生产商柯惠医疗,于2012年8月2日在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成立自己的中国研发中心,该中心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探索突破性的医疗技术平台。
站在汹涌的创新浪潮中反观国内医疗器械领域,诸多言论直评其创新多少存在“照葫芦画瓢”的仿制味道,鲜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不过这种现象正在改变,尤其近年来国家针对医疗器械创新出台诸多扶持政策,起到显而易见的助推作用。
实际上,巨大的医疗器械市场“蛋糕”也时刻在吸引各企业大显创新神通。
前不久,赛迪顾问发布《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研究报告(2014)》,指出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超千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政策亦力度空前地鼓励医疗器械创新。2013年以来,相关部门陆续出台10余个鼓励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2014年6月实施的新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该条例载明,国家鼓励医疗器械的研究与创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医疗器械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有专业人士分析,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医疗器械领域将呈现你追我赶的创新浪潮,国内医疗器械生产商会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另外,这种创新盛景的终极受益者,当属亿万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