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07
来源: 网络咨询
1860
2016年10月25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布,健康中国从初期的维稳提升至国家战略,随之而来分级诊疗,医疗服务市场格局将发生巨大变化,可以预见,原来简单拼规模的医院,开始比拼核心竞争力,政策导向的重心开始转到县级和基层医院。
一、医技和平台科室
以年收入2亿左右的二甲医院为例,药房收入占比40%,检验科占比10%,耗材10%,普放加 CT/MR 占比7%,超声科占比3%,另外30%的收入分布在功能科、内镜中心、病理中心、消毒供应室等待。
简单汇总,除开药品零加成(耗材和检验试剂很可能布其后尘),如果第三方影像中心、第三方实验室、第三方消毒供应中心都社会化,医院仅仅剩下30%的收入可以从治疗护理中取得,传说的政府补贴经常迟到甚至不到,危险啊!
短期治标,大上快干检查设备和项目(继药品零加成之后,有关机构已准备好第三方放开和耗材试剂零加成预案);长期治本,转型核心治疗服务类项目提升核心竞争力,标本兼治已成为医院管理者共识。
二、外科系统
1、三级医院抓急重症、疑难病。医联体的金字塔最顶端,是悬在顶端干着急还是自上而下趁机大发展那还得看真本事。有几个病种和学科经常有生命危险,基层医院不会抢也不敢抢。胸痛中心、卒中中心,配套的急救中心、ICU中心、放射介入中心和下级医院的转诊网络,品管圈已经开始重组医院流程,缩短从进医院到开始溶栓或介入手术的时间,从技术到流程,跨科室利益跨医院和行政区域联动,从打120急救电话开始给予规范化的指导,甚至前置床旁检查在急救车上。例如,人还没到医院即可初步诊断是否心脑急症,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此类项目大大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三级医院必做重点发展,带动的是整体医联体发展;
2、疼痛治疗中心。以椎间孔镜和微创介入为主的疼痛治疗,配以声光电磁蜡物理手段,加上牵引和按摩形成了庞大的病人群体和治疗群体,跨骨科、麻醉疼痛、放射、中医理疗等等,特别是二级医院疼痛专科成了县级网格化连锁的重点;
3、创面中心或伤口中心。随着学科发展,越来越多的专科开始走出科室甚至走出医院,烧伤外科或者创伤外科牵头,针对各种创面和伤口,系统规范管理各科室换药室,形成业务和经济的紧密合作,让各自专科医师更加专注专科业务,并指导医联体下属医院,创伤外科和护理学会伤口小组基本形成两套学术团队同时再推进此项工作;
4、门诊日间手术室。随着压缩病人平均住院时间和费用,日间手术室逐步发展,甚至像和睦家这样的高端民营医院对外开展日间手术业务,还引进达芬奇等手术机器人高端设备器械,伴随着医生集团的发展,日间手术室必将加速发展。
三、内科系统
1、慢病管理至院外,家庭医生签约成趋势。千万不要小看慢病管理,一个家庭医生团队理论上应该包括全科医师+全科护士+心理治疗师+营养师+中医师,开展药物治疗、运动、饮食、心理、体检等常规服务。仅仅是敲开家庭签约的门都是很高的门槛,如果能做高附加值的自费签约套餐更是考验水平,全科医师团队和服务流程体系的建设远比想象的有价值,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好了真是对社会对家庭对医疗系统是功德无量;
2、逐步压缩病床的内分泌科。某大型教学医院主动讨论压缩内分泌科床位,学科发展怎么办?我们先看看糖尿病的慢病管理图谱,如果你还停留在简单查血糖就OUT了,常规糖尿病人终身的自我血糖控制和运动、饮食控制几乎是所有移动医疗厂商的理想。常见三项并发症检查还包括糖尿病眼底镜检查、糖尿病足的神经末梢功能测试、糖尿病下肢血管检查,当然如果糖尿病足的处理又是跨学科血管外科、创伤整形外科,内分泌科,日间手术室,多科室联合诊疗MDT模式将得到大范围推广;
3、肾内科走向社区。肾透析中心开放甚至第三方平台化已提出来,好像大多数慢病都是终身治疗终身治不好,作为民生和维稳的需要,此类项目必须下沉;
4、内镜外科中心。传统内外科分界似乎不太清晰,消化内科开始开展越来越多的微创手术,随着内镜外科技术和设备的普及,这成为继第三方影像,第三方独立实验室,第三方病理之后极有可能第三方独立的学科;
5、心理学、康复医学等都有从专门科室走向临床科室的需求。
四、妇产儿科系统
以安琪儿妇产医院和高端月子会所为代表的营利性高端产科已成为服务模式的代表,在追求医疗效果的同时,部分高价值群体能接受更高服务品质和价格,并有可能从整形美容、高端产科扩展到更多科室。
部分专科的成功再次验证,医疗服务是有价值的!
五、其它
1、肿瘤到县:95%以上的大病不出县,国家“强基层”的策略定下了未来县级医院肿瘤学科的发展方向,不论是综合治疗的手段还是美国安德森肿瘤中心倡导的MDT联合诊疗,都有望大大提高肿瘤患者的术后生存率。甚至有投资机构认为,近十年内50%投资方向是肿瘤相关学科,可见肿瘤科之重要性;
2、基因和细胞治疗:随着技术的日趋成熟和政策放开,基因和细胞治疗还将带给人类新的希望。
事实上,每个专科做透做精的话,都有相当广阔的市场,不论是胸痛中心,卒中中西的流程重组加急重症的三级网络,还是创面中心、糖尿病的MDT的跨学科整合,抑或是慢病的院外管理和全科医师的家庭签约,都为各级公立医院提出更高要求,在药品零加成而政府补助不能到位的背景下必须对医院战略定位紧急调整。新的巨大商机来临,医院管理和学科建设的服务商春天来了!
1、各类医院管理咨询和培训机构红红火火,在最难也是最容易“同行相轻”的公立教学医院居然开始了付费的医管服务。简单点的选送专人参加医院管理MBA等课程学习,国内知名川大华西医院管理研究所、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医管人才,而同时也出现了康程医管等台湾背景的专业咨询公司,各类医管活动和大赛如品管圈联盟等也办的红红火火,这居然是在没有国家卫计委或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等国字头背书的民间活动。医管确实是核心竞争力,是刚需啊!台湾医疗界全球排名前三的经验正好让我们医改少走弯路;
2、围绕着学科建设和相关的资源整合,业界又出现学科建设服务商,相当精准,五六年前就盯住县级医院,从学科的技术和人才培养到设备配置,甚至到病源建设和品牌营销,这是比医管更落地的学科整体建设,基本上院长考虑和担忧的短板都做到了,而且是按结果付费。南有蓝海之略北有远程视界,一个做直销模式一个互联网招商模式,在县级医院市场两个什么都不生产的服务商年收入分别近10亿和30亿,不能不说,这是模式和需求定位带来的奇迹;
3、我们传统制造商在干什么?继GE缺席2015年秋季CMEF全国展会之后,GPS三家集体缺席2016秋季CMEF,向来对市场最为敏锐的GE在干什么?早已率先布局好基础医疗的产品,并组建医疗厂家营销团队,单独发展代理渠道;而去年以来猛推胸痛中心、卒中中心整体解决方案。而飞利浦也和脑防委合作参与脑卒中筛查培训,虽然方案不够完美,比如缺少最关键的信息化管理工具,但并不妨碍GPS们在通往中国医改的康庄大道上前进。而国内厂商鲜有动作,在三级诊疗下单病种和MDT时代来临时,我们略显迟钝,还在大力倡导渠道分销和所谓单产品进没进医保。但是有部分医疗信息化软件厂商在推动,甚至伴随着胸痛中心普及成就一批新兴企业,如扁鹊飞救等。据悉,在细分领域,比如康复物联网信息化软件远程指导、POCT信息化远程指控软件都有相关厂商在持续完善,不论硬件还是软件,抢占先机伴随一个学科或MDT网络成长的企业都有机会重组格局。
要么你足够牛,能开发产品颠覆整个格局甚至让医疗界为之转型,譬如质子肿瘤中心和细胞治疗;
要么您就做产品创新伴随某一学科或病种的发展而发展;
亦或服务创新,把院长想做没有资源做到的服务全程搞定,从病源建设到学科建设,从资金设备投入到品牌影响力推广,从经济效益到社会效益全面丰收。
总之,分级诊疗新变局将给我们带来巨大机会。你呢,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