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9
来源: 医学检验沙龙/卫健委官网
2082
为加强医院卫生体系,保障患者及医护人员健康。11 月 4 日,国家卫健委官方网站发布《关于印发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0 年版)的通知》。旨在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流感临床诊治工作,减少重症流感发生,降低病死率。
疫情期间,卫健委强调:疑似或确诊流感的医务人员,应当隔离治疗,不可带病工作。
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如下:
(一)落实门急诊预检分诊制度,做好患者分流。提供手卫生呼吸道卫生和咳嗽礼仪指导,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及陪同人员应当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二)医疗机构应当分开安置流感疑似和确诊患者,患者外出检查、转科或转院途中应当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限制疑似或确诊患者探视或陪护,防止住院患者感染。
(三)加强病房通风,并做好诊室、病房、办公室和值班室等区域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毒。
(四)按照要求处理医疗废物,患者转出或离院后进行终末消毒。
(五)医务人员按照标准预防原则,根据暴露风险进行适当的个人防护。在工作期间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并严格执行手卫生。出现发热或流感样症状时,及时进行流感筛查。疑似或确诊流感的医务人员,应当隔离治疗,不可带病工作。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实验室检查部分的内容。
一、病原学
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lNl、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
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度 条件下 30 分钟可灭活。
二、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2~4天。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 ~40℃,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儿童的发热程度通常高于成人,患乙型流感时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也较成人多见。新生儿,可仅表现为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
三、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病例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
2.血生化:可有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酐等升高。少数病例肌酸激酶升高;部分病例出现 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休克病例血乳酸可升高。
3.动脉血气分析:重症患者可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下降,酸碱失衡。
4.脑脊液: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者细胞数和蛋白可正常或升高;急性坏死性脑病典型表现为细胞数大致正常,蛋白增高。
5.病原学相关检查:
(1)病毒抗原检测:病毒抗原检测可采用胶体金法和免疫荧光法。抗原检测速度快,但敏感性低于核酸检测。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支持诊断,但阴性不能排除流感。
(2)病毒核酸检测:病毒核酸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很高,且能区分病毒类型和亚型。目前主要包括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快 速多重PCRO 荧光定量PCR法可检测呼吸道标本(鼻咽拭子、咽 拭子、气管抽取物、痰)中的流感病毒核酸,且可区分流感病毒亚型。又才重症患者,检测下呼吸道(痰或气管抽取物)标本更加准确。
(3)病毒培养分离:从呼吸道标本培养可培养分离出流感病毒。
(4)血清学检测:IgG 抗体水平恢复期比急性期呈 4 倍或以上升高有回顾性诊断意义。IgM 抗体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
四、诊断
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进行诊断。 在流感流行季节,即使临床表现不典型,特别是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或住院患者,仍需考虑流感可能,应行病原学检测。 在流感散发季节,对疑似病毒性肺炎的住院患者,除检测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外,还需行流感病毒检测。
1.临床诊断病例
有流行病学史(发病前7天内在无有效个人防护的情况下与 疑似或确诊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或属于流感样病例聚集发病者之一,或有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和上述流感临床表现,且排除其 他引起流感样症状的疾病。
2.确定诊断病例有上述流感临床表现,具有以下一种或以上病原学检测结果阳性:
1. 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2. 流感抗原检测阳性。
3. 流感病毒培养分离阳性。
4. 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的流感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呈4倍或以上升高。
五、鉴别诊断
1.普通感冒
流感的全身症状比普通感冒重;追踪流行病学史有助于鉴别;普通感冒的流感病原学检测阴性,或可找到相应的病原学证据。
2.其他上呼吸道感染
包括急性咽炎、扁桃体炎、鼻炎和鼻窦炎。 感染与症状主要限于相应部位。 流感病原学检查阴性。
3.其他下呼吸道感染
流感有咳嗽症状或合并气管 支气管炎时需与急性气管 支气管炎相鉴别;合并肺炎时需要与其他病原体(其他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细菌、真菌、结核分枝杆菌等)导致的肺炎相鉴别。 根据临床特征可作出初步判断,病原学检查可资确诊。
4.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轻型、普通型可表现为发热、干咳、咽痛等症状,与流 感不易区别;重型、危重型表现为重症肺炎、ARD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与重症、危重症流感临床表现类似,应当结合流行病学史和 病原学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