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轮国采锁定脊柱,龙头遭股东清仓式减持

2021-09-29

来源: 医械汇

902


脊柱或将接受国采战场洗礼


关节国采靴子落地,脊柱国采的传闻就又出来了!


据了解,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集中采购组组长高雪在关节国采培训会结束时表示:“9月14日10点开始唱标,估计中午之前就能结束,大家就可以回去准备脊柱了。”


关于脊柱将进入国采的传言,早在今年5月11日-12日,国家医保局在广西南宁举办的“全国医药集中采购政策与实操培训班”中就有人爆料,今年医用耗材集采重点在骨科,国家计划集采关节和脊柱。


目前脊柱集采,已在多地开展过。其中安徽省平均降幅为54.61%,最大降幅为82.88%。值得注意的是,安徽集采中选价格很有可能成为脊柱国采的参考价。


虽然目前第三轮国采的产品尚未有正式文件公告,但脊柱类耗材是骨科市场中占比第二的品类,进入国采也只是时间问题。


靠脊柱单腿走路,三友医疗遭股东大手笔减持


国采传闻下,脊柱龙头三友医疗就遭遇了股东清仓式减持。


9月21日晚间,三友医疗公告,股东泰格盈科、盈科恒通、盈科盛鑫、盈科盛达、盈科盛隆和盈科盛通因自身资金需要,拟在未来6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和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1071万股,拟减持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5.21%。据了解,六者均为IPO前股东,本次减持将清仓所持的三友医疗股份。


除了股东减持危机外,三友医疗更面临核心技术人员相继离职。技术人员对于科技创新型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即将面临国采考验的重要时刻。


集采传闻叠加核心技术人员离职,或是股东减持的原因。


要知道,尽管三友医疗是国内脊柱细分领域规模领先的企业,2019年三友市场份额占比为3.79%,在全部厂家排第五名,国产厂家排第二名。


但其产品线单一,业绩增长背后,主要依赖于脊柱类耗材的销售。2021年上半年脊柱类植入耗材营收24,626.03万元,占比94.37%。靠“单腿走路”,脊柱集采风暴下,必然承受更大的压力。


若国采丢标,企业或将进入“至暗时刻”。就像关节国采中的春立医疗,即使髋关节三个产品中标,但膝关节的落标仍致其股价连续下跌。而在支架国采中丢表的赛诺医疗更是业绩出现“断崖式下滑”。


若国采中标,面对核心产品利润下降,其他在研产品体系,远未形成规模。三友医疗能否找到新增长点,也是攸关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


集采下,企业需交出创新成绩单


从关节到脊柱,骨科被集采轮番轰炸,行业进入残酷的竞争。应对即将到来的脊柱集采,做好产品创新,走差异化竞争路线是一条良策。


作为人体第二条生命线,脊柱肩负人体躯干的中轴骨骼、神经传导的枢纽职责,包绕着复杂的神经和血管。脊柱手术的复杂性和高风险性决定临床上需要植入物和术式不断改进创新。


在植入物上,材料类型不断丰富,钴铬钼、纯钛、钛合金、多孔钽等多种新型金属材料应用比例逐渐提升,以PEEK高分子材料和可降解镁合金等为代表的新型材料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也取得了较大进展,骨科植入物性能不断优化。同时加工工艺不断进步,高精度加工设备、金属3D打印技术运用范围逐渐扩大,对临床需求的适用程度显著提升。


在术式上,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引入为脊柱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传统的脊柱外科手术过于依赖医生的临床经验和术中扫描影像,面临着创伤大和术后恢复慢等诸多痛点。“徒手操作”也存在较多“盲区”,不仅埋下脊柱手术的潜在风险,临床治疗效果和医生人才培养更会因此大大受限。


而骨科脊柱机器人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第一代手术辅助机器人以手术导航为基础,有效地提高了术中定位和植入器械的准确性。未来新一代手术机器人结合多种信息包括透视影像、高精度显微图像、光学拓扑识别、内窥镜和多种物理传感器反馈等等,使得机器学习、智能决策和实时调整实施手术计划,更智能化真正帮助临床医生更精确更安全完成手术。


随着集采的扩围,没有技术壁垒的同质化产品将逐步回归正常利润水平,高毛利时代结束。


对于脊柱生产厂家而言,加快创新步伐,防患于未然,才能在竞争日趋白热化下走上更好的发展轨道。


对于代理商而言,审时度势,转移阵地,代理未进入集采的创新产品,如新型材料或脊柱手术机器人,才能在困境中逆转。


❖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