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9
来源: 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
1633
8月23日,在2022浦东新区科技节开幕仪式上,2022年浦东首批13家GOI正式揭牌,其中有多家跨国医械巨头的创新中心如:GE医疗上海创·中心、富士胶片商业开放创新中心等。
目前浦东GOI累计达到47家。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计划(GOI),是浦东落实《引领区意见》的重要举措之一,是要发挥大企业的资源优势,集聚、培育、孵化创新链上的中小科技企业,开展协同创新。
2021年7月,浦东新区副区长吴强介绍,浦东新区将在三年内建设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100家以上、赋能高质量创新企业5000家以上。
自GOI发布以来,器械之家也关注到已有不少医械、医疗领域的大企业在上海布局创新中心,比如:
强生创新孵化器JLABS@上海,是强生全球网络中最大,也是亚洲首个创新孵化器,已迎来70家初创企业成功入驻,其中27家注册在浦东;
西门子医疗上海创新中心,作为西门子医疗全球四大创新中心之一,上海创新中心配备医学影像设备、人工智能研发平台、数字化仿真和快速原型实验室等国际领先的公共研发平台。为本土初创企业合作伙伴提供两种合作模式:一是加入初创计划,寻求与西门子医疗合作的机会;二是入驻创新中心,享受一站式创新服务;
罗氏中国加速器,这也是罗氏制药全球首个自主建立并运营的加速器。
这种模式既提升了大企业的创新效率,又解决小企业的资源匮乏,从跨国企业的角度来说,也加深了本土战略的延伸。
以GE医疗为例,此次揭牌的GE医疗上海创·中心,已经是GE医疗“创·中心”的第三站,此前GE医疗已经先后在北京和无锡设立了“创·中心”,以此打通创新研发的上下游各个环节,打造“供应链朋友圈”。
2021年7月31日,GE医疗中国联合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以下简称:清华工研院)打造的健康科技创新平台——“G²创·中心”正式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落成。
GE医疗企业相关人士介绍:“一个G代表GE,另外一个G代表由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发起并设立的GHIC,我们希望这两个G融合在一起,不是G2,不是1+1=2,我们希望它是G平方,能够实现一个指数增长。”
还表示:“G²创·中心”大平台将基于医疗器械技术、数字化和AI、大数据分析等领先技术,打通创新研发的上下游各个环节,最终打造一个加速成果转化的“阳光大棚”,推动医疗器械“互联网+”应用的开发和落地。
该中心将依托于清华工研院的科研力量以及GE医疗的全产业链资源,为进驻中心的医疗初创企业搭建创新服务平台,推动行业中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转化。
一直以来,GE医疗依托从研发到商业化的全产业链条、以及在中国超千名研发人员、5个落地工厂、40万台医疗设备装机和覆盖全国20000家医院的资源,并已依托于此培育、孵化、服务了多个医疗器械创新企业,覆盖产业链上下游及医疗影像数字化等细分领域。
在此之前,GE医疗在数字化探索上已有建树。举例来看,GE医疗不久前发布的“爱迪生魔盒”,堪称AI医疗版App Store,它集合了国内的头部人工智能应用,以集成的方式将多病种AI应用一次性给到医院,平台可实现一次部署,就能达成包括胸部肺结节、骨折、心脏、脑神经、乳腺、肝脏等影像科多领域AI应用。
通过统一的接口和界面,医生在使用“爱迪生魔盒”时,可在院内或云端对应用实现集中的管理与访问,还能持续对平台上的AI应用进行更新升级,从而避免过去独立重复采购造成的资源浪费。
如今,“G²创·中心”的落地则是为了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生态圈,包括数字化平台、精准的诊疗一体化、以及商业化。
2021年10月时值GE医疗无锡基地成立25周年之际,GE医疗“无锡创·中心”正式启动,第一批入驻企业深南、德为、脉得智能、数坤科技与GE医疗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无锡是GE医疗“创·中心”的第二站,旨在有效整合国内外医院、专家、高校、AI公司等各方科研力量以及GE医疗的全产业链资源,聚焦中国用户的定制化需求,加速推进创新落地。
无锡基地是GE全球最大的研发中心之一,研发生产出了世界第一款笔记本彩超、第一台平板彩超。自1996年成立至今,无锡基地的年产值实现了百倍增长,产生了近170项国际国内专利,目前,GE无锡已成为GE医疗最大的超声产品创新中心和呼吸机、麻醉机、监护仪等医疗产品生产基地。
GE医疗无锡基地集聚GE医疗全球资源落地‘无锡创•中心’,进一步吸引上下游企业,整合国内外医院、专家、高校、研究所等各方科研力量,打造以无锡为圆心、辐射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医疗器械产业集群。
加上此次在上海揭牌的上海创·中心,GE医疗中国创·中心已落三子。
浦东GOI这种巨头和初创企业的合作也被比喻为“蚂蚁与大象共舞”,为了让蚂蚁与大象共舞,浦东整合推出12条扶持政策。
比如,对于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在建设上按照总投资的50%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给予扶持,运营上每年给予最高300万元的扶持,列为重点单位给予新区人才扶持保障政策等。
对于中小科技企业,则提供包括降低融资成本、技术创新支持、国资股权投资、知识产权保障及高端人才引进培育等6条扶持政策,比如,给予小微型高新技术企业最高不超过50万元贷款贴息,重点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的股权投资。
同时,浦东还将搭建融资平台,联动GOI企业进行融资支持。吸引外部和本地风险投资机构,赋能创新创业企业。联动银行、融资担保公司为企业提供贷款,开发针对性金融产品。同时。推动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向GOI企业输出科研成果,鼓励共建联合实验室或研究中心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推动技术赋能。
此外,浦东还将为GOI实施空间赋能。解决土地、环保和空间利用瓶颈,引导各区域和产业园区加强规划布局,推动建设GOI载体,支持赋能企业落地发展。支持GOI企业对接应用场景,在新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场景建设等方面建立绿色通道,推荐申报市、区相关示范项目。
据悉,目前浦东构建形成了全链条的创新孵化体系,包括创新型孵化器179家、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47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超4200家,专精特新企业727家,科技小巨人631家,科创板上市企业39家,涌现出了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
在浦东科经委主任李慧看来,引领区加速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引入更多的全球科技创新资源,以全球开放视野拥抱科创和产业创新,“今后,我们还将用更加个性化、精细化服务促进GOI全面升级,加速科技创新成果在浦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
2020年11月24日《上海市鼓励设立和发展外资研发中心的规定》发布。自12月1日起,一旦被认定为外资研发中心、全球研发中心或外资开放式创新平台,在上海将享受到包括跨境研发通关便利、跨境金融服务便利、税收等十多方面的政策集中支持。
截至2021年上半年上海浦东新区强生、西门子、罗氏三个开放实验室的总投资规模近10亿元人民币。
较早成立的强生JLABS@上海两年来,孵化了55家涵盖制药、医疗器材和消费品等领域的企业。迄今为止,这些企业中有43家进行了交易,其中11家企业至少和强生进行过一次合作,通过融资和战略合作获得了总计21亿美元的资金。
从研发中心到开放式创新中心,在政策、大企业本土初创企业三股力量的加持下,未来还会有更多医疗创新在此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