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究竟走到了哪一步?

2016-09-23

来源: 网络咨询

2109

  经过过去一年翻天覆地、如火如荼地尝试、冒险、炒作、和艰难跋涉,互联网医疗究竟走到了哪一步?狂风乱作、泡沫横飞的日子渐渐远去,中国的互联网医疗繁华落尽、笑容凝结,提起盈利模式依然是一个大写的尴尬。

   来自互联网领域的“颠覆者们”终于发现,单靠IT领域的“炫技”是无法解决医疗行业的真正痛点的,甚至连隔靴搔痒都做不到。于是大家开始反思,在消费领域成功运作的时髦在线服务究竟为什么在医疗领域处处碰壁行不通;于是大家开始行动,终结“躺在线上做梦”的日子,回归医疗的本质。

  政策口径似乎一直都很宽容、很乐观、很支持、很“努力”,可是不管移动医疗,还是任何一种新出炉的商业模式,有一句话很受用:先去看看医保局怎么说?如果医保局还没有就此发表“感言”,那可以先把它放一放。因为医疗产业的花费大多数都需要政府来买单,传统医疗也好,互联网医疗也罢,最终的主要支付方不变,那么与政府相关体系部门打交道、通过各种审批审核就是必不可少的,这与是否戴上了“互联网+”的帽子没有直接关系。

  但,正在铺开的“分级诊疗”和日益强化的“公立医院控费”,还是给互联网医疗带来很多新的契机。互联网医疗项目若要成功,好的方式就是嵌入国家医疗体系改革洪流中,为其提升效率而服务,而不是妄想“颠覆”。医疗领域的改革,不是两个或几个对立面“你死我亡”的斗争,而是一个随着多种技术发展、人文社会环境变化,不断进步、不断完善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与传统医疗创业相比,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创业有诸多不同。从政策来看,互联网医疗创业与传统医疗创业的政策门槛同样高,甚至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从技术来看,传统医疗创业的技术门槛较高,而互联网医疗创业的技术门槛可高可低,对于门槛较低的互联网医疗创业领域,产品区分度也低,并且竞争激烈;从资金投入来看,传统医疗创业的资金门槛较高,而互联网医疗创业起步时看似门槛较低,但随着项目的开展,以及众多同质化产品的竞争,烧钱压力也就会越来越高,可持续性运营的成本也越来越高,仿若一个无底洞。

  有人说,移动医疗已进入下半场,因为大的公司越来越大,还没有做起来的正在被淘汰。也有人反驳认为移动医疗并非进入下半场,而是大幕刚刚拉开,运动员刚刚入场完毕。经过和业内人士交流,大家比较一致的意见是:移动医疗刚刚跑完第一圈,而即将开始第二圈;只是这时有很多运动员要么倒下,要么掉队,而已经开始跑第二圈的运动员,正在努力跑进第三圈。

  无论怎样比喻,移动医疗市场当前已呈现出如下特点:

  1)移动医疗公司的业务体量越来越大,产品用户数也越来越多。

  2)移动医疗行业的业务越来越交叉,产品越来越呈现平台化,现有公司已经如雪球般开始越滚越大,因此留给初创公司成为平台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

  3)行业开始了收购整合,并购基金开始进行投融资和资本布局,行业内的公司已经逐步开始上市和上市计划。

  4)大体量企业融资额越来越大,初创小团队融资越来越艰难,中间的团队还有融资机会,因为还有一些后来进入的投资人想要“赌”一回。

  从产品面来看,终端用户可以细分为医生端、患者端、单科领域端;平台模式可以细分为智能硬件、院内平台、医药电商平台、医疗新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