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形器是一种用于改变神经肌肉和骨骼系统的功能特性或结构的体外装置。主要用于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与康复。过去称呼的支具和夹板现在都统称为矫形器。
矫形器是一种用于改变神经肌肉和骨骼系统的功能特性或结构的体外装置。主要用于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与康复。过去称呼的支具和夹板现在都统称为矫形器。
(1)稳定和支持
通过限制关节的异常活动,引导关节的正常运动,达到稳定关节,减轻疼痛或恢复其承重功能的目的。如儿麻后遗症患者应用的膝踝足矫形器。
(2)固定和保护
通过对病变肢体或关节进行静置固定(完全限制活动),加以保护,防止损伤,促进痊愈。
(3)预防和矫正畸形
主要体现在防止畸形的发生或加剧。在预防和矫正畸形时,矫形器多用于儿童。在儿童生长阶段,肌力不平衡、骨发育异常或力线异常的外力作用常引起肢体的畸形。
治疗应以预防为主。在生长发育期间,由于骨关节的生长存在着生物可塑性,矫形器能发挥一定的矫正效果。如矫正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膝内(外)翻的矫形器。
(4)免荷
矫形器通过改变肢体的承重方式来减轻肢体的轴向负荷。如坐骨承重矫形器通过减轻股骨头负荷来辅助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5)抑制站立、步行中的肌肉反射性痉挛
矫形器可以通过控制关节运动,减少肌肉反射性痉挛。如踝足矫形器用于脑瘫患儿可以防止步行中出现痉挛性马蹄内翻足,改善步行功能。
(6)长度补偿
矫形器可以对短侧的下肢进行长度补偿,以达到双下肢等长,骨盆水平。
(7)牵引
脊柱矫形器可以对脊柱进行牵引,以缓解神经压迫症状,减轻疼痛。
(8)改进功能
矫形器通过改善人体肢体功能来促进人体的整体功能。在改进患者步行等日常生活以及工作能力的同时,还可促进心血管系统和新陈代谢等人体机能。
(1)国际标准分类
按照国际标准,矫形器分为上肢矫形器、下肢矫形器和脊柱矫形器三大类。
① 上肢矫形器应用于人体上肢部位;
② 下肢矫形器应用于人体下肢部位;
③ 脊柱矫形器应用于人体躯干部位。
(2)按生物力学功能分类
矫形器有固定、矫正、免荷和长度补偿四大生物力学功能。据此,矫形器分为固定性矫形器、矫正性矫形器、免荷性矫形器和长度补偿性矫形器。
(3)按材料分类
制作矫形器的常用材料有金属、热塑性塑料、皮革、碳素纤维等等。按用的主要材料的不同,矫形器分为塑料矫形器、金属矫形器、皮制矫形器、布制矫形器、金属框架式矫形器、碳纤矫形器等。
(4)按治疗疾病的命名
某些矫形器用于治疗特定的疾病。故此,矫形器的命名与该疾病联系在起。常见的有小儿麻痹后遗症用矫形器(儿麻矫形器)、马蹄内翻足矫形器、脊柱侧凸矫形器、骨折治疗矫形器、股骨头无菌坏死矫形器、平足垫等。
(1)上肢矫形器在临床上的应用
上肢矫形器是用于整体或部分上肢的矫形器,它的品种和形式多样,达百种之多,其基本功能是通过外力控制或矫正畸形,防止肌肉和关节的挛缩;扶持麻痹的肌肉,补偿降低或丧失的肌力,保持与固定肢体在功能位置上;帮助无力的肢体运动等。例如:
① 上肢静态矫形器:主要都是限制关节活动活动,促进骨折康复。
② 肩外展矫形器:用于帮助肩关节脱位后复位及肩关节术后固定,治疗肩部撞击综合症。
(2)下肢矫形器在临床上的应用
下肢矫形器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和矫正畸形,此外还可以固定病变关节,改善步态,减免肢体承重,促进骨折愈合和早期功能恢复,巩固手术疗效;用于暂时不宜手术的患者,作为手术前的治疗措施以及增加美观性等。例如:
① 髋屈曲矫形器:适用于患有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婴儿(不超过12个月),一般需要穿戴14-16周,随着复查慢慢减少穿戴时间。期间要3-4周去医院复查一次,根据复查结果来选择是否穿戴。
② 膝关节固定矫形器:适用于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内、外侧副韧带损伤;任何原因所致的膝关节不稳定;膝关节创伤、膝关节处骨骼损伤后的康复期。
③ 矫形鞋垫:适用于扁平足、高弓足和足弓发育不良;老年人足底退行性病变或脂肪垫的退化;各种原因引起的足底疼痛;足弓、横弓部位需要支撑者及韧带损伤、长时间运动所致的足跟部不适;足底骨刺,骨性压痛,鸡眼,脚垫所致疼痛等。
(1)需要对某个或数个关节加以制动时,如小儿麻痹后遗症的关节松弛。
(2) 需要对身体的某种畸形加以矫正时,如青少年中等程度脊柱侧弯。
(3)以代偿失去的功能为目的,如上肢麻痹患者用平衡式前臂矫形器。
(4)用于改善步态,如足下垂患者踝足矫形器。
(5)以减免肢体承重为目的,如用于股骨头骨骺骨软骨炎的免荷矫形器。
(6)用于促使骨折愈合,各种骨折矫形器。
(7)用于骨科手术前、后对肢体的保护。
(8)用于各种瘫痪及其并发症,如截瘫患者用于站立及行走锻炼的矫形器。
主要在医院的康复科科室使用或者在康复中心使用较多。
为您找货
一键提交商品需求
快速获取方案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