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小型民营医院面临大洗牌

2020-11-11

来源: 民营院长俱乐部

1838


      小型医疗机构大范围整改

 

      随着近期打击违规违法医疗机构浪潮到来,11月3日,北京市门头沟区卫生健康监督所发布报道,汇报了近两个月开展小型医疗机构兼打击非法行医的专项整治行动,取得的整治成果。

 

 

      截至今天,该区共完成行政处罚21起,非法行医处罚1起,罚没人民币105350元。并已完成对所有民营医院、诊所、门诊部、卫生所、医务室的监督检查,实现100%全覆盖。而事实上,门头沟区并不是近期北京唯一一个开展“小型医疗机构专项监督检查”的地区。

 

 

      今年9月,“北京商报”称,《北京市小型医疗机构整改行动方案》已经出台,方案要求:以促进依法执业、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为目标,要求下属各区积极针对包括括各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部、诊所、医务室在内的所有“小型医疗机构”开展违法违规机构实时动态清零工作。

 

 

      9月开始,北京技术开发区就以外来人口聚集地区为重点,先行展开整治例如: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大型建筑工地,对区内小型医疗机构“黑诊所”、游医、非医师坐堂行医等违法违规行为展开检查。并同步组织小型医疗机构开展自查,重点查看科室设施、医疗人员资质、药品和医疗器械、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医疗质量管理、传染病防治等方面是否达到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职业行为、管理规范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疫情防控规定。

 

 

      达不到方案基本准则和规定的,则将在10月30日前责令小型医疗机构主动申请暂停执业或注销。

 

 

      除打击违规违法小型医疗机构外,直至12月,经开区则计划建立“非法行医人员黑名单”与“非法行医场所黑名单”。对发现查出的两次及以上因非法行医受行政处罚人员,及时通报公安机关处理,并将情节严重或多次违规的房主与承租人员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实行联合惩戒。

 

 

      预计2022年1月至2022年2月,经开区还预备以暗访的形式,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持续开展跟进监督、抽查回查、专项督查,督促问题单位逐项整改、巩固提升,促进区内小型医疗机构依法规范、健全执业长效管理机制。

 

 

      由此看来,整改小型医疗机构的飓风还将延续至各个地区。而作为小型医疗机构中的一份子,广大位于基层社区的个体诊所、民营门诊部,说不定也会在这次整改中遭遇不小的冲击。

 

 

      小型民营医院还能怎么办

 

 

      首先,小型民营医院面临的考验将接踵而来,远不止“监督检查”这一项。今年上半年的新冠疫情,可谓加剧了小型民营医院“资金链断裂”等生存危机。2020年全年有1/4的时间都在“停诊”状态,但水电房租、员工工资照付,并且开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诊疗量都很难恢复到去年同期的水准,因此前段时间,关门转让的民营医院屡见不鲜。

 

 

      其次,小型医院的压力相对较大,与之并存的公立医院和大型民营医院都在不断新建扩建。甚至一些巨无霸省立医院有望诞生开诊,也有不少投资过亿的民营医院批复筹建。无论最终经营效果如何,这些大型医院都会在所在区域形成一定的“吸虹效应”,让资本、医生资源、还有患者都往大医院方向上集中,进一步压榨着小型民营医院的生存空间。

 

 

      实际情况是:监管频繁并不是中小型医疗机构唯一的洗牌导火索,还有诸多问题影响着它们的生存,例如缺患者、缺钱。这种也是各小型医疗机构面临的普遍问题。

 

 

      但是,还有许多可以支撑小型民营医院的发展动力。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国家分级诊疗工作的普及,更贴近社区、就诊更便捷小型诊所和小型医院将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尤其连锁品牌的诊所和专科医院将得到更多百姓的认可。

 

 

      随着我国郑策制度逐渐完善,标准逐渐健全。现在小型民营医院或许最需要做的就是弄清楚定位,错位化、多样化发展才能面对种种生存危机。不与大医院比体系,比管理及初诊;不与大医院比技术,比服务与便捷。充分发挥自己在专科、康复调理等方面的优势,以弥补在设备、人才、方面较大医院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