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熔断”机制来了!又有一大批被关停

2021-08-13

来源: 看医界

1107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8月10日0-24日,全国累计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83例,其中江苏54例,湖北14例,河南7例,湖南5例,云南2例,北京1例。这一轮新发的疫情,从每日本土病例新增数量来看,或许暂时还难言到拐点了。


而由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院感引起的河南郑州疫情,在省内造成了一定范围的扩散。据《看医界》了解,在8月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明确指出,要在全国组织开展院感防控专项排查行动,对不符合院感防控要求的限时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坚决关停。


8月6日,孙春兰赴河南实地考察时再次强调,要汲取院感的教训,深入开展排查整顿,医院院长、科室主任、医务人员都要负起责任,对院感实行零容忍。


医疗机构“熔断”机制来了


疫情期间,航班“熔断”经常出现在媒体报道中,即入境航班确诊旅客人数超过一定数量,将对航班进行熔断措施,暂停运营一段时间。而如今,在对医疗机构院感防控的常规排查中,“熔断”机制也来了。


前不久,北京市东城卫监所组织了对全区社会办医疗机构开展了一次拉网式监督检查,对疫情防控问题突出以及整改措施落实不到位的2家社会办医院、5家小型医疗机构负责人集中进行约谈,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启动熔断机制,责令暂停营业。


据了解,东城区目前共有社会办医院35家,诊所、门诊部及机关事业单位医务室等小型医疗机构286家。人民网金台资讯报道,由于社会办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结构复杂、流动性强、防控意识淡薄以及受利益驱使等原因,容易成为疫情防控的薄弱环节。


公开报道显示,北京多个区都已启动这一熔断机制,来严查院感防控。


在5月份安徽六安世立医院爆出新增本土确诊病例之后,北京朝阳区卫生健康监督所对辖区内门诊部、诊所等小型医疗机构和综合类、中医类一级医院的院感防控开展拉网式监督检查。对于检查中发现存在严重问题的23家小型医疗机构要求“熔断”关停一周到两周。


而今年1月份,北京大兴区也对一些医疗机构未按标准开展预检分诊,医务人员防护不到位,未按要求及时更新流行病学询问内容以及首诊负责制掌握不到位的问题及时启动风险熔断机制,停业整改,防止发生院内感染,同时将相关信息反馈至各属地政府,防止实施熔断机制的医疗机构“带病”运行。


社会办医院、诊所被批量关停


据了解,这一轮院感防控排查专项行动开始一周时间内,已经有不少地区的医疗机构出现批量关停。


从8月6日起,河南省栾川县卫健委执法监督机构卫生计生监督所组织5个督察小组,3天时间里,共对89家未严格落实任何一项疫情防控措施的医疗机构给予关停,执法人员对其存在的问题现场出具卫生监督意见书,责令立即整改。


而自8月4日起,安徽亳州谯城区卫健委成立了六个疫情防控督查组,5天共督查暗访了210家医疗机构。对擅自诊治发热、咳嗽等症状患者和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的35家医疗机构(均为诊所、门诊部及卫生室),给予责令关停,整改后报卫健委审核同意后方可复诊。


青岛卫生健康行政监督执法机构也开展了对医疗机构的督查,全市共有37家基层医疗机构由于日常医疗工作中疫情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以及擅自诊治具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患者等原因被责令暂停开放,其中有2家民营医院,及一批诊所及卫生服务站。


山东日照市则连续两天发布公告,8月9日关停了2家医疗机构,8月10日再次对5家疫情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医疗机构进行了关停。


据了解,被关停的诊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是违规接诊具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的患者。由于诊所防控措施一般比较松懈,因此极易带来严重的院感隐患。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诊所等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诊所不得诊治具有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的患者。对于日常医疗工作中擅自诊治具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患者的诊所,一经发现要立即关闭。对疫情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隐患突出的要关闭整顿。


有业内人士向《看医界》表示,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医疗机构的院感防控正在成为一道必答题,而长期以来,一些社会办医疗机构处于“小、散、乱”,在新一轮的院感防控专项排查行动中,大批社会办医机构因防疫不利被关停整顿,或将成为常态。(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



❖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