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甲医生因高值耗材被停职调查!

2022-01-06

来源: 看医界

877

又有医生因高值医用耗材出事了


近日,据新京报报道,河南省内9名患者在郑大一附院经同一位医生手术后,支付了高值医用耗材的费用,却并未被使用。


报道称,从2016年到2018年间,9名患者被收取了“微血管吻合装置”的费用,以其中一位患者的手术费用明细为例,手术材料费共计5.4万元,其中“植入类医疗器械使用登记表”显示,使用的2个“微血管吻合装置”花费了33600元。


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为9名患者手术的主治医师均为郑大一附院急诊外科副主任医师王某。该医生解释,术中使用了“微血管吻合装置”(植入类医疗器材),因使用后发现血管未通畅,所以裁剪掉该器材,又手工缝合了血管。


值得注意的是,报道中至少有4名患者接到自称是兰考患者家属的电话后,得知自己支付了耗材的费用,但术中并未使用吻合装置的,其中有两位患者向医院投诉后获得退款(赔偿)。


医疗界同行如何看待这项耗材?有2名曾使用该吻合装置的显微外科专家称,根据“河南省医疗服务收费统一标准”,吻合一条血管的价格在1200元至1800元不等。使用该器材,增加了患者的负担,且因为是进口产品,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无形中会为患者增加负担。两人所在的医院,使用一段时间后便不再使用。


12月31日,郑大一附院相关负责人回应新京报记者称,已对涉事医生王某停职调查,并成立专班调查,下一步就调查情况,依法依规处理。


据悉,涉及这起事件的产品系美国一家公司生产,总代理商为驿麟科创医疗科技公司。公司官网介绍,“微血管吻合装置在口腔颌面外科、头颈外科、手外科、创伤骨科、乳腺外科、整形外科、烧伤科等多科室都有广泛应用,已覆盖国内300余家医院,深受广大临床医生的好评与信赖。”


高值医用耗材治理加速


这不是第一起因高值医用耗材而摊上事儿的医生了。行业人士对于这一事件或许还有印象:2019年5月,有微博用户爆料称苏大附一院心血管主任医师杨向军,被其博士生实名举报:乱装支架,装一个回扣一万元。


事后不久,杨向军涉嫌受贿罪被依法逮捕。而此后的医疗界,迎来了一场高值医用耗材的集采风暴。


2020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知,将耗材集中采购划入这一年医疗改革的重点。当年11月,冠脉支架全国集采开始,一个冠脉支架均价从1万3降到700元,曾经动辄上万的心脏支架进入百元时代。


此后,骨科高值医用耗材集采也正式提上了日程。2021年8月23日,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国家组织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第2号公告)》以及配套文件,9月16日,拟中选结果出炉,拟中选的髋关节平均价格从3.5万元下降至7000元左右,膝关节平均价格从3.2万元下降至5000元左右,平均降价82%。


而2021年年底,国家组织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平台发布《关于开展脊柱类医用耗材相关企业领取数字证书工作的通知》。有分析称此举标志着我国第三批国家组织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正式拉开帷幕。


据了解,就在2020年1月份,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一批国家高值医用耗材重点治理清单的通知》,公布了将重点治理的18种高值耗材,吻合器也在其列。


upfile

upfile

upfile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心脏支架、球囊、髋关节等,都相继纳入了医保局的集采体系,可以说,目前高值医用耗材的水分正在被逐步挤压。


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集采改革的推进,将挤压更多高值医用耗材的水分,费用也将迎来巨降,在这个过程中,医生的收入也将逐步实现阳光化,面临的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都将大概率降低。



❖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