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声,跨国械企采购潮将至

2024-08-27

来源: 赛柏蓝器械

1109

随着各类针对外资的限制解除,国内医械行业竞争将更为纯粹,且适逢设备更新大潮来袭,市场争夺战一触即发。

01

外商投准入负面清单审议通过

内外资企业平等对待


据新华社消息,8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

人民政府.jpg

会议指出,要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抓紧推进电信、教育、医疗等服务领域开放。

近年来,外资在中国市场的活力持续增强。根据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外商投资报告2023》,202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891.3亿美元,同比增长8%。

其中,医疗作为热点领域,吸引了大批资本布局高端创新。

表3-2.jpg

《中国医疗器械供应链发展报告(2024)》中提到,2023年我国医疗器械工业市场规模达1.18万亿元,同比增长10.28%,流通市场规模达1.36万亿元,同比增长6.25%。

基于市场扩容以及政策倾斜,近年医械国产替代进程显著提速,跨国龙头已切实感受到了压力。但从技术角度出发,国产器械在高端领域较国际一流尚有差距,仍需加快驱动产业良性升级。

目前,大规模设备更新正在火热推进,医疗领域高额订单频出。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辰昕在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计划在8月底前把3000亿元左右资金全部下达。

针对如此庞大的增量市场,国内外械企均表现出高度关注。

8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有关情况。其中提到,将按照三中全会的要求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保障外资企业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方面的国民待遇,并且一视同仁支持内外资企业参与大规模设备更新、政府采购等。

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也明确提出:加快制定出台政府采购本国产品标准,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对内外资企业生产的符合标准的产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02

跨国械企国产布局提速

本土合作愈加紧密

在医械采购层面,内外资企业平等竞争的环境正在逐步搭建。但从宏观市场来看,支持国产仍为大势所趋,不过相关“定义”正逐步放宽。

财政部《关于在政府采购活动中落实平等对待内外资企业有关政策的通知》中指出,在政府采购活动中,除涉及国家安全和国家秘密的采购项目外,不得区别对待内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生产的产品。在中国境内生产的产品,不论其供应商是内资还是外资企业,均应依法保障其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权利。

随着官方定调,越来越多知名跨国械企开始积极布局“国产战略”。

8月6日,GE医疗与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聚焦高端医械产业发展、创新医疗产业生态培育、联合产业金融支持创新业态发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和医疗领域人才发展等方面深化合作。

GE医疗全球执行副总裁、GE医疗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张轶昊表示,GE医疗天津基地已发展成为国内产能最大的磁共振基地之一,十年来产能提升了17倍。

同日,天津基地正式挂牌为“磁共振东半球总部”,GE医疗天津基地超1万平方米的创新研发中心的建设项目也正式启动。

美敦力、波士顿科学、费森尤斯卡比等在内的多家跨国医械巨头也纷纷在华投资建厂或拓宽产线,以加速“中国制造”进程。

依托国内生产的便利,跨国巨头与本土企业的联系也愈加紧密。例如,GE医疗与国内行业龙头西部超导达成合作,助力其成为全球前二位的超导线供应商。

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强表示,磁共振的国产化带动了超导线的国产化,从超导线的原材料高纯铌,以及海绵钛,以及高纯铜,超导线的整个原材料到外围加工,包括所有的高端设备都迎来全面国产化。

现阶段,跨国械企正由竞争者转变为合作者,带动产业链条上下游升级。同时,国内患者对高品质、高性能的医疗器械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跨国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机遇。

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报告预计,2030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超过22000亿元,或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医疗器械市场。

基于万亿级别的市场规模,激烈竞争与合作共赢可以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