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字掌握急救成功关键点

2017-11-30

来源: 贝登医疗

3165

目前,中国心脏骤停抢救的成功率不足1%,其中抢救方法不当是最主要的原因,导致很多患者被“耽误”了治疗。专家表示,掌握以下6个关键点,有助于提高心脏骤停抢救的成功率。

正确:10秒完成判断

错误:到处找人  浪费时间

心脏急救一定要遵循“现场复苏”和“目击者先复苏”的原则,就是说,谁先看到病人倒下,谁就先做复苏,不要互相推托、到处找人,以免浪费时间。

判断病人是否心脏、呼吸骤停,要在10秒内完成,同时在4分钟内开始做正确的心肺复苏。其中,操作的速度和频率是让心脏骤停病人恢复的关键。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简单的心肺复苏方法。

正确:身体放平 仰头举颌

错误:第一时间把患者扶起来

病人在硬地板上放好后,要保证他的身体是平的,头向后仰,下颌向上抬。可以用手扶着他的额头,帮助头后仰。同时,用手指清除他嘴里一些可能阻碍呼吸的东西,比如假牙等。

  只有仰头举颌,才能保证病人的呼吸道通畅。不过这点很容易被人忽视,有些人光顾着实施心脏按压,也不管病人身体是什么姿势;还有人一看见有人晕倒,第一反应就是把他扶起来,用身子托着他的头,这样很难进行正确的人工呼吸和心外按压。

  上述方法都是错误的。因为身体不“顺”,呼吸道不通畅,即便心跳短暂恢复,但是氧气进不来,心脏也很难继续维持正常的跳动。

正确:双臂垂直 用力按压

错误:跪在病人左侧按压

病人的呼吸顺畅了,才能开始真正的按压。按压时,对抢救者的姿势也有一定的要求,身体不能扭曲,施救者也不能骑在病人身上。心外按压一定要记住一个字“直”,即抢救者要跪在病人的右侧,脸对着病人,双臂绷直,肘关节固定不动,双肩保持在患者胸骨上方的正中,以髋关节为支点,向下用力、有节奏地按压。抢救者可以利用自己身体的重量,但胳膊一定要绷紧,才能保证力量传递到患者胸骨上。

正确:放在木板或地上

错误:放在沙发等柔软地方

心脏按压最忌讳的,就是病人身体没有支撑点,因此按压地点一定要选择硬板或地上。但如果病人是在床上或沙发上发病,搬动具有一定的风险,最好学习120急救人员的做法——把病人的头稍微抬起,快速地在后背下方插入一块硬板。这种硬板不用太大,比病人的背稍宽一点,宽约五六十厘米。垫在上身下方,可以使按压心脏时后背有个支撑。

 因为心跳停止之后,实施心脏复苏的目的就是通过按压胸廓来挤压心脏,让心脏向外排血,人工地恢复心脏血液循环。在软的地方,如弹簧床上按压时,身体会随着弹簧一起下陷,胸廓却没有下陷,完全起不到挤压心脏的目的。

 如果床或沙发非常软,垫硬板时要注意,最好把板子搭在床沿硬一点的地方,别让它一按就陷下去。要是家里实在找不到这样的板,为了节约时间,也可以搬动,但搬动时一定要平抬,头向后仰,保持气道畅通。

正确:胸骨下陷5厘米

错误:只求数量不求深度

按压的力度怎么掌握?要让胸骨下陷到一定的深度,临床上的标准是:胸骨下陷3~5厘米,小孩取下限3厘米,大人取上限5厘米,感觉到昏迷者的胸骨下陷了,才算有效。专家表示:“不仅是老百姓,连医院里的年轻大夫也很容易忽视这一点,有的人按压很快、频率很高,但没有深度,心脏受到的挤压不够,白白浪费了抢救时间。”

  对于没有心脏急救知识的老百姓来说,人工呼吸不太好掌握,而且有些人在心理上比较抗拒,效果并不好。国外临床研究显示,与单做心脏按压相比,人工呼吸加心脏按压反而会降低抢救的成功率。因此,新的国际标准提倡心脏急救时仅做心脏按压,同时让其他人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让专业急救人员尽快赶来。

正确:每分钟100下

错误:按几下没反应就放弃

按压时,不能没规律地乱按,最好自己心里数着数,按压的频率要快,至少每分钟100次。

  做心外按压时注意,不仅要保证每分钟100次的频率,还要判断每次按压是否有效,其标准是:每按压心脏1次,颈动脉就跳1下。如果你自己不会判断,就一直按压下去,千万不要停,同时观察病人的情况,直到急救人员赶来进行进一步的救治。

  (指导专家: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科主任 黄群英)